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1日
当你在超市挑选着鲜嫩欲滴的蔬菜时,你是否想过它是从何而来?是谁将它采摘?8月18日上午,笔者来到位于赣县白鹭乡桃溪村的赣州中心城区商品蔬菜基地鹭溪农场,体验种菜工高温下的工作。
一把新鲜菜 多少热汗流
——体验种菜工的一天
8月18日,本文作者(左)与陈吉江一起在赣县鹭溪农场的蔬菜大棚内采摘豆角。 记者杨明玉 摄
农场里的外地种菜工
顶着似火的骄阳,笔者一路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赣县白鹭乡桃溪村鹭溪农场,跟随种菜工人亲历采摘蔬菜。鹭溪农场是赣州中心城区商品蔬菜基地之一。这里每天生产的新鲜蔬菜都销往赣州本地,中心城区有20多家超市的蔬菜都直接从这里购买。这意味着笔者当天亲手采摘的蔬菜可能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在整齐开阔的菜地旁,笔者看到了略显瘦小的种菜工陈吉江。陈吉江是贵州人,原来在北京一果蔬生产基地工作。后来,技术出众的他被鹭溪农场的创始人谢有锋以高薪和优厚的条件“挖”到了这里。“这里不仅解决了我的食宿,还解决了儿女的上学问题”。陈吉江黝黑的脸上挂着微笑,看到笔者很是开心。
陈吉江告诉笔者,种菜工人每天都与蔬菜打交道,培育种子、施肥、打农药采摘等各个环节都是种菜工人每天的工作。在高温下,在闷热的大棚内采摘蔬菜是最辛苦的工作之一。为了让蔬菜新鲜,他们每天要从早上7时工作到下午4时,当天摘的蔬菜都必须按时运到赣州。
大棚内闷热得喘不过气
在陈吉江的带领下,笔者来到种植长豆角的蔬菜大棚。虽然大棚有棚顶阻挡,但是透光的薄膜棚顶阻挡不住热辣的阳光,比外面更加闷热。棚内绿色的长豆角苗攀着支架长到了约2米高,不少支架上已挂满了嫩绿的长豆角。“像这种更长和粗些的豆角就可以采摘上市了。”陈吉江介绍说。
在陈吉江指引下,笔者开始采摘豆角。笔者使出浑身解数,掰、拉、扯、掐……各种手法均派上用场。一旁忙活的陈吉江看到笔者的“十八般武艺”赶忙制止道:“不是这样,要用手指甲掐到长豆角的末端,千万不要伤到花。”原来摘豆角看似简单,却是细致的技术活。笔者的采摘方法不仅会伤及花朵影响产量也会影响长豆角的卖相。
笔者于是赶紧纠正方法,用指尖掐长豆角的末端,然后放入采摘的筐中。陈吉江又赶紧纠正,原来长豆角要一条条整齐排放,这样才利于包装和运输。采摘一会儿后,笔者就开始体力不支。原来,长豆角长得有些“调皮”,一些挂在高处、一些躲在低处、一些又与豆苗“纠缠”在一起。笔者时而抬头时而低头、时而踮脚时而弯腰,不一会就浑身湿透,腰酸背痛气喘吁吁,手指头也早已隐隐作痛,甚至感觉有些胸闷头晕。原来大棚内不通风,闷在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的大棚内,不是经常从事这行的人是难以忍受的。“感觉就像被放在锅里蒸一样。”陈吉江的工友告诉笔者。
冷藏室里真凉快
在大棚的附近就是冷藏室,采摘满一筐后,陈吉江和笔者抬着筐子将豆角送进了冷藏室。陈吉江说:“我最喜欢进冷藏室了,那里边真凉快。”他们每人每天几乎都要采75公斤的豆角。在高温下,陈吉江身上总是湿了干、干了湿这样重复好几遍。“采摘豆角算是轻松,要是摘小白菜就更难受了,一直弯着腰,时间长了,腰感觉都要断了。”陈吉江说。
下午4时,当日采摘的新鲜蔬菜被货车送往赣州市内的批发市场和各大超市。看着烈日下更显翠绿的蔬菜,笔者隐约又看到了种菜工人挥汗如雨的场景。(实习生邓伟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