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我们的工作就是及时救人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1日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东西南北地跑,习惯了白天黑夜地出诊,习惯了面对各种病痛的患者,但对于我们来说,真诚面对患者,真心帮助患者,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境界。”——教育培训科邓秀嫔。

“只要患者的一个电话,不管天晴下雨,不管逢年过节,不管严寒酷暑,我们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需要我们的患者身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使命,它承载的是一个人的希望,一个家的希望。濒临死亡的患者因为我们的救治而赢得抢救时间,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叙述的。”——急救护士施璐菁。

在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感言汇总本上,每位工作人员都留下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这是他们工作的写照,也是他们在艰辛和汗水之下抒发的真实情感。 近日, 该中心主任邓广飞自豪地告诉记者,从2009年7月至今年6月30日,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共接听电话374336次,出诊39390次,其中有效出车数35065次,急救患者人数36589人;长途转运7934次,转运患者8096人;处理3人以上重大事件217起,共计767人。而这些数字,离不开急救中心80多名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在救护车内对伤员进行救治。

接线员:对病人情况感同身受

当日,急救中心调度科的丛娜告诉记者,6月中旬的一个凌晨,她们接到了一名妇女的求救电话,说她老公的肚子不舒服,地址在西河大桥旁边。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沿着杨梅渡大桥到西河大桥找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这名妇女。调度科的工作人员再次拨打这名妇女的手机,这名妇女则称她已经到了蔚蓝半岛附近,如此两三次之后,该妇女最后不再接电话直接关机了,而救护车一直找到天亮才回到急救站。

丛娜告诉记者,这样的恶意骗车电话调度中心常会接到:“我们调度中心现在有9名接线员,平均一个班要接100多个电话,工作本来就非常辛苦,对这样的恶意骚扰电话我们挺气愤的,可以说我们手中的话筒牵着的都是别人的生命,希望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丛娜是一名山东姑娘,在调度中心工作已经有3年时间,她向记者表示对于这些骚扰电话,接线员们还是会耐心处理:“接到骚扰电话时,我们还是会告诉对方不要随意拨打120。这样做是浪费医疗资源,一旦出现真正需要急救的时候,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几名接线员表示,虽然她们不在一线工作,但处于特殊位置的她们还是对病人的情况感同身受:“救护车找到病人之前的沟通都是由接线员完成的,有些病人连自己所在的位置都说不清,我们必须有十二分的耐心慢慢引导,有时候病人的情况让接线员们都特别着急。”让丛娜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一年前:“那天傍晚一名中年男子用座机打来电话说自己吃坏了东西,他告诉我们地址在水西木材厂之后就不再说话。”

丛娜回忆说,她们当时觉得这名男子应该是昏迷了,但由于不知道具体地址,几名接线员通过查询,最终确定该男子的地址在水西木材厂28栋,当时救护车已经赶到了现场,但还是不知道这名男子具体住在哪一户,接线员和医生只得不停拨打该男子电话,到住户家门口听有没有电话的声音,最终找到了这名误服了毒鼠强的男子,成功地把他送到了医院。

医生护士: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

护士施璐菁在急救中心成立之初就在第二急救站工作,3年的急救经历让她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白衣天使”。

谈起这3年的工作,施璐菁感触颇深,最让她难以忘记的是2010年冬天的一次急救。“那天7时半,我们刚送完病人回到急救站准备吃晚饭时突然接到求救电话,说在杨仙岭附近的一座山上有名老人需要急救,于是我们赶紧开车出发。”施璐菁说,由于路程比较远,急救车开往杨仙岭时,她就在电话里和老人的家属联系,指导家属进行简单护理:“当时心里也特别着急,路程特别远,而老人身边只有她的老伴。”

在现场,老人的儿子引导救护车到了山脚下。“我们都傻眼了,两位老人住在山顶上,只有一条特别小的路通往山顶,救护车开不上去,我们只有自己爬上山顶。”施璐菁和急救医生在病人家属的带领下,拎着急救设备,扛着担架就往山顶爬:“那段山路真是难爬,当时刚下完雨,山路特别滑,几乎是走一步滑一下,我还是靠急救箱顶着地面才让自己不摔跤,而且我们也没有带照明设备,病人家属就举着手机照明,我们借着那点光爬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山顶。”之后,施璐菁和医生开始给老人做检查:“老人有脑梗塞,由于没有及时吃药,病情没得到控制,所以突然发病。当时我们看到她的时候她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于是我们立即对她进行急救。”在给老人采取急救措施后,还需要将老人送往医院:“当时我、医生、司机、老人的儿子和儿媳轮流抬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老人抬下了山。当把老人送到医院时已经快半夜了,当时我整个人都累瘫了。”

第一急救站的医生郭海健告诉记者,他到急救中心工作大约两个月时间了,在他的印象里,自从来了急救中心,午饭时间就在11时到下午4时之间,“中午的电话特别多,有些老人一个人在家突发疾病没法拨打电话,等到家属中午回家才拨打120,经常饭吃到一半就出诊了。”

一声谢谢,足够温暖我们的心

“工作的时候遇上被人误解的情况太多了,其实我们也都理解家属的心情,在自己家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们的脾气难免会暴躁,在这种时候我们更不会对家属发脾气。”施璐菁诚恳地对记者说道:“其实有时候病人家属对我们说一声‘谢谢’,我们都能兴奋半天回味半天,那个时候我们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很多人都觉得急救站的医生工作轻松,其实我们的工作很累,要有现场抢救的能力,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郭海建表示急救站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这份工作还是让他觉得温暖。他说:“我是医生,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在每次成功挽救了一个病人的生命时,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由于工作压力很大,大家有空的时候都喜欢开开玩笑来缓解压力,相处得非常好。”

“是啊,3年来急救站都成我另外一个家了,因为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比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还要多。我偶尔在家吃饭,常被老公说吃饭太快。他说你哪是在吃饭,简直是在倒饭。”去年刚结婚的施璐菁笑着形容:“因为我吃饭速度特别快,其实这是在工作中养成的习惯。上班时接到电话要出诊,如果没吃饭的话就没力气,有的时候忙碌起来,吃饭对我而言简直是种奢望。”而郭海健则表示,自从来了急救站,他竟然更胖了:“一忙起来就是几个小时,等忙完了吃饭的时间也过了,只好吃点零食填肚子。不用上班的时候,睡觉就是最想做的事情了,结果就比以前更胖了。”

施璐菁表示,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80多名工作人员却没有一个辞职的,来自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温暖,以及救死扶伤的荣誉感,是他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黄卫华 记者刘念海 实习生程舒 文/图)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