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和讯银行 作者:郭军辉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和讯银行消息 2012年7月11日,第三届中国小额信贷创新论坛暨首届全国金融办主任圆桌会议在沈阳召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兼总裁罗得志在主题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及方式创新”圆桌讨论环节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一是直接手段,二是间接手段。直接融资手段的整个操作流程跟银行贷款的申贷流程不一样,它需要一个转让人的资产包,需要对我们承销商进行转让,承销商通过买断的方式把资产包买走,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的时候需要还本付息,资产交易所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担保机制,就是一个信用担保,这就是市场前端性组织行为。通过资产交易所向金融商销售出去,在买断之后,小额贷款公司就完成了转让资产获得资金的行为。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罗得志:前天下午上海交大金融研究院的付院长在我的办公室里,他说你到底做什么事情?我说我要做的事情是想把我们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展成为中国货币市场组成部分,他说你这个生意做到多大?做到1万亿,那不算是大买卖,是小买卖,我说是小买卖,我们做到一万亿对中小微企业,以后对中小微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供应者,包括在座的所有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都会提供比较大的帮助。我想这作为我们今天的开篇。
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做?我们取得了哪些效果?我们重庆资产交易所在2010年底成立的,我们是重庆市国有公司控股的交易所。我们设计的理念是什么样的?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转让人就是我们小额贷款公司本身,它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小额贷款公司把资金借给了中小微企业以后,形成自己的资产。我们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渠道,我们国开行也在这个地方做了很多努力,我们也感谢其他的银行,这是借款。和它相补充的方式就是直接融资方式,通过把资产转让从而获得资金,可以向银行去借款,一是直接手段,二是间接手段。我们直接手段里面和整个操作流程跟整个银行贷款的申贷流程不一样,它需要一个转让人的资产包,需要对我们承销商进行转让,承销商通过买断的方式把资产包买走,我们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定的时候需要还本付息,我们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担保机制,就是一个信用担保,这就是市场前端性组织行为。通过我们资产交易所向金融商销售出去,在买断了之后,小额贷款公司就完成了转让资产获得资金的行为。
我们吴晓灵行长,还有刘克崮会长,他们讲到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非公众的,不吸收存款的放贷机构的定位。这样的一种方式,转让资产获得融资,就是它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在未来可以考虑,这将会成为它非常快速、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和银行之间的借贷行为进行相互的运用。
这个图核心的思想是直接融资,这就是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由于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为什么?第一,小额贷款公司是轻资产公司,没有固定资产,有的是货币资产,轻资产公司在我们担保抵押规则里面很难融到钱。像我们所有的能够给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这一类人,实际上都是做了一些创新,或者是用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或者资产做了质押。其实用小贷公司本身去融资还是挺难的。
第二,在中国一定要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M2超过了80万亿,这个数字比我们资本市场的数字大太多,我们资本市场的数字也就20万亿,我们M2比我们资本市场大3倍还要多一点,我们GDP接近50万亿这样的数字,中国并不缺钱,为什么中小微企业缺钱,包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都缺钱,缺乏交易平台,缺乏直接融资的市场规模。美国的市场,华尔街就是大量的直接融资,大量的通过投资银行的操作融资,而不是简单的商业银行的融资,美国商业银行哪有中国的商业银行那么强大,中国的GDP和美国还是差别特别大,但是我们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是第一大银行。我们作为一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以及为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服务的机构,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情,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以及做什么。
第三,展现我们的效果,2011年7月19号开始上线,我们在重庆所有的工作仅限于重庆,我们仅限于国内顶尖的担保公司合作,我们仅跟我们市盈率,资产的配置能力,管理团队的规范性、长期稳定发展的策略性,最好的小贷公司,特别是服务中小微企业这样效果特别好的小贷公司进行合作。我们仅限于在资产转让层面上开始合作上,不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合作。我们一个资产包5000万,第一手交给承销商,承销商交给投资商,全国小贷公司的规模,特别看了辽宁的私募资产规模,大概也就是5000万、2000万,大概几个客户就可以了,很小的私募市场。 我们转让资产420多亿元,我们惠及300多家小企业,6000多家个体工商户,这就是我们所有每一单最后的资金去到哪里都可以搞清楚。我想把这种方式推荐给大家,也欢迎大家讨论,欢迎大家参与,我们会为大家做好服务,谢谢!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