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胡锦涛会普京 天然气漫漫长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6日

6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京,开始其总统新任期的首次访华。当天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普京举行会谈。而在普京到访之前,中俄能源第八次会谈已提前展开,为两国元首会面铺路。

同一天,普京在人民日报刊发署名的文章也特别提到中俄能源合作。他文章中说:“中俄合作项目切实改变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整个格局。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提高了能源供应来源的可靠性和多样性;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意味着向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开创了新的出口销路。”

普京还特别提到,“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俄罗斯的天然气能够大量出口至中国。”

在两国能源合作中,天然气谈判是重中之重。但受制于价格分歧,这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之间的谈判15年未果。

按照此前中俄签订的框架协议,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气680亿立方米,其中西线300亿立方米/年,东线380亿立方米/年,合同期30年。

“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体制不顺,气价较低,中俄谈判久拖未决。俄罗斯坚持按照欧洲市场标准为中国定价,中国企业很难接受。大致测算,俄天然气进口价格折合人民币2元多,加上管输费,远远高于国内价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勘探开发公司高级顾问童晓光说。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少将王海运告诉记者:“中俄天然气合作可能采取一种新模式解决。单纯从价格谈判上不可能达成一致,距离各自的价格预期较远。可以考虑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共同开发资源、经营市场。”

新合作思路是俄方参股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参与俄上游天然气开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超越一方卖气,一方买气的范畴。

王海运说:“普京访华,这种合作模式可能是中俄谈判重点。若能达成,中俄之间便能建立更为紧密的能源合作关系,对其他经济合作也是一种借鉴。但全链条合作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进一步做好利益平衡。”

资源出口国希望市场多元化,在多元竞争中争取主动。资源进口国则希望在多个卖方中获取价格稳定、持续供应的气源。

近年来,在中俄天然气谈判僵持的情况下,俄罗斯也在加快与日本、韩国的天然气合作。2011年3月日本发生地震和核泄漏事件后,俄罗斯对日本合作态度积极。2011年9月俄韩签订管道输气项目,计划从2013年开始建设输气管线,2017年实现向韩国供气。

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加快与日本、韩国合作,不排除通过制造买方竞争迫使中国接受俄方提出的价格条款,更表明俄罗斯天然气东进的目标市场是东亚,甚至是亚洲。中国是其目标市场之一,不是全部。

同时,中国不断增加中亚国家天然气进口量,利用市场竞争吸引俄罗斯天然气出口。

而俄罗斯与中国加强油气合作,也有利于获得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上的支持,增强在国际竞争中话语权。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