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解读央行官员近期就人民币汇改表态

来源:新快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6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两周内五次就汇改发表署名文章,且她和国家外管局局长易纲还就汇改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他们的目标听众是谁?

  央行于6月19日决定放弃钉住美元机制,一些看法认为这是屈从于美国压力,而胡晓炼和易纲的首要目的是要化解这样的批评声。胡晓炼详细阐述了增强人民币弹性有助于抑制通胀,并称关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大量企业破产的言论是担心过度。易纲表态则反驳了汇改损及百姓利益的说法。他指出,人民币升值会抑制输入型通胀,“中国大豆已经超过一半是进口的,千家万户都得吃豆制品,豆粕还可养猪,有多少人不吃猪肉?”他指出,汇改受益者应当说是“沉默的多数”。

  中国汇率机制方向如何?

  胡晓炼强调要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她指出,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引导公众改变主要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指出,胡晓炼多篇署名文章预示着中国汇率机制朝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方向实现重大转变。

  人民币汇率未来将如何波动?

  所有迹象都表明,如果美国指望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那么肯定又要失望了。胡晓炼警告称,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兑美元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贝哲民认同胡晓炼的观点,称名义汇率要与生产成本结合起来看,“汇率仅仅是出口商成本结构的一个部分。目前从薪资到能源,各方面成本普遍上升。这种调整在经济恢复平衡的过程中是必要的。譬如薪资上升有助于刺激民间消费。”

分享:

来源:新快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