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晒出犯罪伎俩 教你防骗识假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6日

    “您的银行卡有消费记录,请拨打电话咨询。”“我这里有高薪工作,快来……”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收到过这些手机短信?其实,你只要擦亮眼睛,就会发现这些短信背后的“猫腻”。为进一步提升群众防范经济犯罪的意识和能力,5月15日,赣州市公安局在南门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当天,赣州市公安局、赣州市技术监督管理局、赣州市工商管理局、赣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家行政执法单位和人民银行赣州分行、工商银行赣州分行等,在活动现场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案例讲解、陷阱防范等服务。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杜隆郁介绍说,经济犯罪的内容往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及假币等,一旦达到一定标准,都属于经济犯罪。因此,了解经济犯罪,学习相关知识,对市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大有好处。

  在人民银行赣州分行的宣讲台前,市民徐大爷拿着一张假币,仔细地听着工作人员讲解假币甄别知识。徐大爷说:“不久前,我在街上就被人用假钱换了我的真钱。如果早点听到银行工作人员的讲解,我就不会被骗了。”

  在宣传展板前,市民陈先生仔细阅读了《谨防银行卡犯罪伎俩》。他说,银行卡是人人都会用到的,了解这些犯罪伎俩,可以防患于未然。

  杜隆郁介绍说,此次活动,他们不仅在现场对市民进行宣传服务,还会组织民警走进社区,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公安部门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活动,广大市民能加深对经济犯罪的认识,共同参与打击经济犯罪。市民如果发现线索,可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举报电话是0797-8303128。(王俊 记者杨帆 特约记者吴宏建)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