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撑起心灵的蓝天——于都县为农村学生心理健康寻方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最大的区别,不在成绩的优异,而在于长期形成的心理上难以逾越的种种障碍。” ——题记

于都七中开展师生面对面活动,倾听学生的烦恼

问题:

“少年维特”之烦恼

近日,于都县靖石初中二年级学生钟丽艳(化名)有点烦:班里有个男孩公开表示喜欢她,这让她很尴尬,也很烦恼。她不愿把这事告诉妈妈,如果妈妈找到老师,所有老师都会知道自己的这件“丑事”,她觉得“很丢人”。没有别的处理办法,她只好选择逃避,心里有点怕上学了。

有着像钟丽艳这样烦恼的学生有多少?在农村,学生们的心理烦恼还有哪些?记者在于都县靖石、小溪、梓山、仙下、银坑、葛坳6个乡镇采访了近10所农村中学部分学生后发现,受生活状态和教育氛围等方面的影响,农村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内心封闭、自卑懦弱、缺乏交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比我大一岁的表哥很厉害,很会用电脑、玩滑板,还有很多朋友。”仙下乡乱石初中14岁的杨启明对寒假到市里走亲戚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该校校长丁赟华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学生通过网络、亲身体验等方式,越来越多地了解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但大部分学生仅限于粗浅了解,而极少接触这些新鲜事物。这种了解与接触之间的反差,令不少农村学生感到自卑。

葛坳初中副校长张伟指出,另一方面,占据绝大比例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他们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此外,农村中学生普遍在表达、交流情感方面较为弱化。在农村相对传统保守的思想氛围中成长,羞于表达、怯于开口,成为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交流障碍。在被问及“是否会挽着父母的手一起看电视”时,大多表示“没有”“很少”,只有极个别表示经常会挽着父母的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谢慧 卢晓炜 记者严章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