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安远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叶善胜为传承民族文化,匠心独运,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可谓十年磨一剑,创作出《365天对联》,在国内楹联界引起不小轰动,一时间来他家拜访者络绎不绝,在安远传为佳话。
叶善胜和他的《365天对联》
近日,在安远县欣山镇一偏僻的小巷,记者见到了叶善胜,年近62岁的他,虽然脸上写满了沧桑,却依然精神矍铄。在他墨香飘溢的屋子里,挂满了一副副装裱精致、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的对联。为楹联事业操劳了几十载的他,先后被选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安远县诗词学会会长。谈起他新创作的《365天对联》,叶善胜神采飞扬,脸上绽开了开心的笑容。
从中专学校毕业后,叶善胜在诗联老师的指引下,踏入了楹联创作的大门。1990年11月,在文化局工作的他与人成立了安远县楹联学会。2005年的一天,在书店他随手打开一本日历,看到日历每页的两旁印着两句话,出于对对联的敏感性,他定睛一看,却深感意外,因为这并不是对联,只是略讲对称的两句话。
突然,他脑中迅速闪过一个别出心裁的念头:“日历上既然不是对联,如果能把自己创作的对联印上去的话,不仅可以印制出一本精美的内涵丰富的日历,还可以把安远的楹联文化通过这个平台充分地展示出去,做成一本特别的《每日一联》”。
当他再拿起另外一本台历看时,台历的题目《365个故事》令他眼前一亮,既然这本台历的名字叫365个故事,那么《每日一联》就改称《365天对联》吧。叶善胜当即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他决定创作出一本具有安远特色的楹联文化载体读物。
几年下来,叶善胜不知道去了多少趟新华书店和超市书店,也不知被多少人说成是不务正业。在楹联路上无怨无悔。就连老伴起初也不理解,劝他要多花点心思去挣钱,但看到他对楹联创作如此追求,老伴也开始默默地支持他。2009的一天,不幸降临到叶善胜的身上,老伴永远地离开了他,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跟着倒下,而是化悲痛为力量,一个人继续坚持创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1年5月,共300多副5000余字的对联终于写成了。这些对联分为六类,包含24副节气类、28副节日类、80余副迎春喜庆类、80副写景抒情类、80余副赞美歌颂类、近80副治学励志类。叶善胜把这300多副对联每日一联全部贴上了他的台历本上,《365天对联》也终于装订成册。
虽然《365天对联》已装订成册,但叶善胜并没有就此而满足,他不仅充分征求县内的楹联好友的意见,还给全国有名的楹联专家寄去自己的作品,请他们提出参考指导意见。《365天对联》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又包含了典故、故事,或活用成语,或暗藏玄机。因为格律严谨、对仗工稳、词语华丽清新,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安远一中作为安远楹联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把叶善胜的《365天对联》请进了课堂,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叶善胜和他的《365天对联》也开始走出安远,在国内楹联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江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龚联寿评价他说:“叶善胜创作《365天对联》,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山西省河津县楹联印刷厂高度赞赏了他的作品创意,也准备把作品编印出版。中国楹联学会领导也来信来电,对他的《365天对联》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其他各省市的楹联方家也前来安远学习取经。目前,该县也着手对叶善胜创作的《365天对联》在中小学校普及推广。(谢金根 特约记者赖世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