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3日
每次看到别人的小孩背着书包活蹦乱跳地去上学,而自己9岁的儿子只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吃喝拉撒全得靠人照料,家住上犹县寺下乡新圩村的何吉军夫妻俩心如刀割。2月18日,记者来到上犹,了解了这对精心照顾脑瘫儿子的中年夫妻的辛酸。
何吉军在给儿子平平喂饭。
■儿子查出患脑瘫
说起儿子的不幸,何吉军的妻子钟小玲泪水直淌。2003年钟小玲早产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平平。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夫妻俩发现邻居的小孩已会开口喊爸妈,开始学走路,而自家儿子不仅不会讲话,连坐立都不会,也从没有看到儿子笑过一次。夫妻俩带着儿子到南昌求治,医院诊断结果是平平患了先天性脑瘫。“小孩得这种病,依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治疗,一切顺其自然吧!”医生的一席话,让夫妻俩如同掉进了冰窖,抱着儿子失声痛哭。
从南昌返回上犹后,夫妻俩又带着平平远赴广州、上海、厦门等地求医,诊断结果均为先天性脑瘫,医生还说,也许这一辈子他们听不到儿子叫一声爸妈。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夫妻俩只能默默承受。日子一天天流逝,2006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钟小玲背着儿子平平正忙着准备中饭时,突然听到孩子叫了一声“妈”,她连忙解开背带:“平平,你再叫一声妈妈,再叫一声!”许久,平平张嘴又喊了一句“妈”,虽然吐字不是很清晰,但终于听到儿子开口讲话了,夫妻俩喜极而泣。在何吉军夫妻俩的训练下,平平慢慢学会了叫爸妈、爷爷奶奶等,还学会了许多单词,可仍然不会走路。
■悉心照料不离不弃
为了赚钱给儿子治病,何吉军与妻子带着他远赴广东一家工厂上班。为多赚点钱,夫妻俩时常加班加点。何吉军征得老板同意后,每天就背着儿子做事,一日三餐,夫妻俩吃的都是腌菜、豆腐乳,而儿子吃的却是牛奶、鸡蛋、鱼肉。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体重越来越重,何吉军则因长年加班加点,伙食又没营养,每天晚上还要起床多次给儿子把屎把尿,体重瘦得不足45公斤。2008年8月,夫妻俩带着儿子返回上犹,最终在上犹县城建设路租下一间店面,决定开家小饭店维持生计。
今年,平平已经9岁了,体重达到35公斤。夫妻俩因整天要忙着店里生意,只好把儿子放在椅子上。但只要有空,何吉军就会抱着平平到上犹的江边走走,看到他那么累,有“好心人”劝他早点放弃算了。但夫妻俩认为,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就会精心照料他。
■期盼孩子下地走路
钟小玲告诉记者,尽管儿子是脑瘫,但某些方面有着超常的能力,比如隔壁邻居有人经常来店里玩,或有老顾客进店吃饭,他背靠店门坐着,别人没讲话,他听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正说着,店门外响起了摩托车声音,平平连忙喊道:“妈,舅舅来了!”话刚说完,一名中年男子走进店里,此人正是钟小玲的弟弟。就在记者感到意外时,平平又嚷了起来:“妈,张爷爷来了!”进屋的人姓张,今年61岁,与何吉军是老乡,经常会到店里来走走。平平这一超常能力令不少人惊讶。
何吉军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从报纸和网上,看到不少有关脑瘫患儿得到有效治疗的新闻,甚至有些脑瘫患者考上了大学,生活可以自理。他还说,上犹一位朋友的小孩也是脑瘫,去年冬到河北邢台一家医院求治,现在病情大有好转,已开始下地学走路。他特地咨询了这家医院,院方让他尽早带儿子过去治疗,可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他望而生畏。何吉军说,儿子一天天在长大,自己和妻子则一年年老去,如果儿子能得到治疗,可以下地走路,生活能够自理,他们也就放心了。
当记者向何吉军一家告别时,始终歪着头坐在一旁的平平突然情绪十分激动,叫唤起来:“帮帮我,我要走路!我要上学!”接着伤心地痛哭起来。钟小玲说,刚才大家讲话,他都能听懂,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如果有社会爱心人士愿意伸手帮平平一把,可致电何吉军或记者,联系电话15070768976(何吉军)、13763988078(余记者)。(记者余书福 文/图)